2025-04-09 05:01来源:本站
爱尔兰和新加坡是中欧和东欧成功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的榜样。
自21世纪初以来,欧盟的11个中东欧成员国(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追赶过程。
然而,西方公司以前成功的将劳动密集型生产步骤作为“扩展工作台”的模式正日益接近极限。
这是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wiiw)在2021年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Ebert-Stiftung)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在2023年发表的一项后续研究中,wiw分析了可能帮助该地区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结论是:欧盟-中东欧国家需要一个名副其实的新产业政策。
“欧洲央行(ecb)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最近发表的关于欧洲竞争力未来的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wiiw经济学家祖扎娜?扎瓦尔斯基
(Zuzana zavarsk
)表示。扎瓦尔斯基是一项有关该主题的新研究的合著者。
“在报告中,德拉吉正确地呼吁制定欧洲产业政策,并对关键技术进行大规模投资。”
wiwiw在其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Ebert-Stiftung)撰写的研究项目的最后一部分中指出,这种针对每个国家的具体需求和优势量身定制的欧洲协调产业政策,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维也纳研究所着眼于欧盟-中东欧国家如何建立创新体系,使它们能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赶上全球领导者。
“这里的决定性因素将是国内企业利用在国内运营的外国公司的尖端技术——想想汽车行业——并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扎瓦尔斯基继续说道,他引用了爱尔兰和新加坡的成功故事,这两个国家过去取得了类似的成就。
创新滞后
然而,中欧和东欧的欧盟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研发上的投入远远不够,这削弱了他们的创新能力,”zavarsk
认为。
虽然该地区的研发支出确实在缓慢增长,尤其是在波兰、捷克和克罗地亚,但该地区所有国家的研发支出都远低于欧盟的官方目标,即研发支出占GDP的3%。
只有斯洛文尼亚和捷克的研发支出超过2%;与此同时,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拉脱维亚和罗马尼亚的失业率低于1%。
虽然该地区的一些国家以出口中高技术产品而闻名,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可能的,这要归功于在该国经营的外国公司进口的技术,或者因为该国本身具有传统的专业化。
顶级技术专门知识主要是在这些国家设有生产基地的大型跨国公司提供的。然而,研发仍主要集中在西欧企业总部。因此,中欧和东欧的国内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公司,无法从这种专门知识中获益。
另一个问题是不完善的教育体系。虽然该地区的自然科学毕业生比例相对较高,但教育质量往往很差,大学经常长期资金不足。在绿色技术方面,欧盟-中东欧国家还有很多要追赶的地方。
数字化方面的情况要好一些:有许多创新型公司专门从事数字技术。然而,这些往往是孤立的成功案例,没有融入该国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政治一级,尽管最近取得了进展,但在创新和研发领域的活动普遍缺乏协调和财政支持。此外,很少中欧和东欧欧盟成员国充分利用欧盟有关方案向它们开放的机会。
爱尔兰和新加坡是榜样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该研究将爱尔兰和新加坡确定为发展成功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榜样。就像今天的欧盟-中东欧国家一样,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就在几十年前——主要是由大型跨国工业集团的外国直接投资驱动的,对当地经济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创新效应。
但一段时间以来,爱尔兰和新加坡都专注于吸引与本国经济结构和国内专长相一致的外国投资(在爱尔兰,这种方法被称为“邀请创新”)。
此外,还进行了系统和高度集中的努力,使外国公司与当地公司和供应商建立联系,以便在有前途的小生境中建立工业集群。在爱尔兰,这导致了国际上杰出的微电子工业的发展。政府还制定了激励措施,鼓励已经在该国经营的外国公司在当地开展更多的研发工作,从而为该国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一个关键的成功因素是训练有素的熟练工人。zavarsk
解释说:“爱尔兰和新加坡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使职业培训——尤其是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等学科的大学教育——尽可能地与本国经济的需求保持一致。”
其他成功因素包括:国家通过拨款、补贴和税收减免为研发提供大量资金;加强高校的科学研究;建立国家研究资助机构;大学与商业研究的网络化;为创业提供良好的框架条件;并且为国外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容易的移民。
政策建议
因此,该研究建议中欧和东欧欧盟成员国采取以下步骤:制定长期创新战略和一个国家机构来协调所有创新努力;更好地利用欧盟资金,增加国家研发经费;完善行政管理和公共机构;促进本地供应商的发展,为研发提供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最重要的是,鼓励国内公司与外国公司更好地联网,在有前景的地区建立产业集群;有选择地将外国直接投资投向符合本国现有工业优势的行业;并鼓励外国公司在当地开展更多的研究。
在这方面,该研究提倡不再主要依赖税收激励来增加研发支出,而是包括更多的赠款甚至国家补贴。
此外,该研究建议加强大学和研究机构,并将它们与工业界联系起来,例如,将公司的资助与科学机构的合作联系起来。
还需要加快培养足够数量的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素质专家;为这些人员从国外入境提供便利;改善创新型公司的融资条件。